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东莞市50强民营工业企业和50强民营服务业企业认定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02:55:09  浏览:807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东莞市50强民营工业企业和50强民营服务业企业认定暂行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东莞市50强民营工业企业和50强民营服务业企业认定暂行办法》的通知

东府办〔2010〕80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

《东莞市50强民营工业企业和50强民营服务业企业认定暂行办法》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年六月十二日



东莞市50强民营工业企业和50强民营

服务业企业认定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粤发〔2003〕4号)和《中共东莞市委、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东委〔2006〕9号)精神,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民营企业是指在本市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资本由国内民间资本出资或国内民间资本出资比例占控股(含相对控股)的企业(不包括外资企业)。

第三条 东莞市50强民营工业企业和50强民营服务业企业的认定,分别在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范围内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公信的原则进行,不设置申报环节。民营工业和民营服务业的范围由有关部门根据实际统计条件确定,其中民营工业主要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行业,民营服务业主要包括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房地产开发行业。

  第四条 东莞市50强民营工业企业和50强民营服务业企业每年认定一次。经认定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凡出现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以及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取消其称号。



第二章 认定的评分方法及标准

第五条 东莞市50强民营工业企业和50强民营服务业企业的认定以考核企业生产规模为主,结合上缴税金和盈利能力进行综合评定,按所得总分进行排序,分别选取前50家作为东莞市50强民营工业企业和50强民营服务业企业。

第六条 东莞市50强民营工业企业和50强民营服务业企业的认定以上一年度数据为依据,对企业的营业收入、纳税和利润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

(一)营业收入:占50分。按营业收入进行排序,选取一定名额的企业,排第一位的企业得满分(50分),其余企业按其营业收入占第一位的比重计算得分。

(二)纳税:占25分。对上述按营业收入排名的企业的纳税额进行排序,排第一位的企业得满分(25分),其余企业按其纳税额占第一位的比重计算得分。纳税额为企业上一年度(税款所属时期)的实缴税额,不含企业代缴个人所得税。

(三)利润:占25分。对上述按营业收入排名的企业的利润额进行排序,排第一位的企业得满分(25分),其余企业按其利润额占第一位的比重计算得分。

第七条 认定当年上一年有下列情况之一,不得入选东莞市50强民营工业企业和50强民营服务业企业:

(一)企业出现亏损的;

(二)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的;

  (三)偷税、骗税、抗税和逃避追缴欠税的;

(四)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

(五)有严重违反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

(六)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

第八条 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以市统计局年报数据为准;纳税额以市国税局、地税局的数据为准;企业是否出现亏损以市统计局年报数据为依据;其他不得入选情况由相关部门确认。



第三章 组织领导和认定程序

第九条 市设立东莞市50强民营工业企业和50强民营服务业企业认定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市经信局为组长单位,市统计局为副组长单位,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中小企业局(市民营办)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认定办”),设在市中小企业局(市民营办),具体负责东莞市50强民营工业企业和50强民营服务业企业认定工作。

第十条 东莞市50强民营工业企业和50强民营服务业企业认定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启动阶段。认定办于每年一季度前启动东莞市50强民营工业企业和50强民营服务业企业的认定工作。

(二)形成名单。市有关部门按营业收入排名整理出有关名单,并根据此名单分别整理出纳税额排名名单和利润排名名单。

(三)核查计分。认定办根据上述名单按第六条进行评分,得出总分后进行排序,按多取30%的名额分别形成东莞市50强民营工业企业和50强民营服务业企业候选名单。

(四)征求意见。认定办就候选名单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并收集整理部门反馈意见。

(五)综合评议。工作小组对候选名单及部门反馈意见进行综合评议,形成东莞市50强民营工业企业和50强民营服务业企业公示名单。

(六)社会公示。工作小组将名单在新闻媒体、有关网站上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七)正式认定。名单公示后,各选取前50名作为东莞市50强民营工业企业和50强民营服务业企业,报市政府审批认定。



第四章 表彰、扶持

  第十一条 东莞市50强民营工业企业和50强民营服务业企业由东莞市人民政府通报表彰,并颁发牌匾。

第十二条 经认定的50强民营工业企业和50强民营服务业企业,是我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配置政府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对象。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经信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原《东莞市50强民营企业认定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独立审判探源及其现实分析
——寻求实现立法与现实的契合

蔡彦敏

  摘要:作者通过对独立审判探源及其现实分析,认为该项法定的
重要原则在我国立法与现实之间存在严重背离的状况。为了寻求实现
立法与现实的契合,作者提出:以精英化和专业化为指导思想确立统
一和严格的法官任用标准;实施司法独立预算,革除司法权力地方化
所导致之弊端;将审判主体明确定位于法官,取消审判委员会和法院
内部机构的多层次设置;以注重程序公正为指导思想,确立法官独立
审判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公开审判制度的切实实施,促使和保证法
官审判独立的高质量实现

  关键字:独立审判,法院,法官,司法改革

  笔者相信,至少是每一个受过较为系统的法学教育的人和从事司
法工作的人都知晓独立审判是我国宪法、法院组织法和三大诉讼法等
明定的一项基本、庄严而神圣的原则。同样,也并不怀疑(至少大家
在心里都清楚)独立审判在我国实际上远未真正得到遵行和实现。显
然,立法明定的独立审判原则决非仅是对理想目标的一种追求,它要
求的更是现实中的施行与贯彻。而今,党的十五大确立的目标是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要求使我们不能再漠视
这种现实与立法的严重背离。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工作报告中明确
提出要“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
权……”。有鉴于此,本文拟在对独立审判探源的基础上,思考和分
析我国现实中存在的有关问题,以期寻求实现在独立审判原则上立法
与现实的契合。

  一、独立审判探源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线的地方才休止。”①正是
基于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早在亚里士多德时,他已是特别强调权力分
工的意义,“力图以中庸的原则,权力主体的交替,权力机构的分工,
职能的细化及相应法律制度的配套措施,来消除实践中曾出现的或将
来可能出现的权力扩张现象,限制权力的越界,以保证社会正义的实
现。”②这一思想给予了以后的西方思想家们以重要的昭示和启迪,
并引导其努力寻求防止和制约权力滥用的法宝。十八世纪法国著名思
想家孟德斯鸠在对西欧多国政治、法律制度及历史悉心考察之后,结
合自己的法律职业经历而深刻领悟到“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
力制约权力”,③从而在其不朽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提出了
著名的“三权分立”学说。所谓“三权分立”,即是将国家权力分为
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大部分,并分由三个不同的机关各自执掌
和行使其中一种权力。“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
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
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非金融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申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会员资格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

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非金融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申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会员资格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

(2005年12月29日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

汇发〔2005〕94号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为贯彻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5]202号),增加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主体,现将《非金融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申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会员资格实施细则(暂行)》印发给你们。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外汇管理部)接到本通知后,应即转发辖内各分支机构,并结合辖内实际情况,加强对非金融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申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会员的宣传和指导。

执行中如遇问题,请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联系。联系电话:010-68402099,68519072。

特此通知。

附件:《非金融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申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会员资格实施细则(暂行)》



附件:

非金融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申请银行间即期

外汇市场会员资格实施细则(暂行)



一、申请资格

(一)非金融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申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会员资格,应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5]202号,以下简称《通知》)第一条第(一)、(二)项规定的条件。

(二)对于需集中办理集团内部成员资金入市交易且没有下设财务公司的非金融企业集团,应对集团内部外汇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其贸易总额和经常项目跨境外汇收支规模按集团境内所有成员汇总计算,由集团公司一级法人统一申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会员资格。对于下设财务公司的非金融企业集团,应由财务公司申请会员资格,入市标准和申请程序按非银行金融机构办理,集团内部成员资金入市交易均由财务公司集中办理,集团公司不得重复申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会员资格。

(三)对于需集中办理集团内部成员资金入市交易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集团,其注册资本金按集团境内所有成员汇总计算,由集团一级法人或其授权机构统一申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会员资格。对于集团不统一申请即期外汇市场会员资格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可独立申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会员资格,但不得为集团内其他成员办理入市交易。

二、申请程序

非金融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申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会员资格,须先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出申请,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初审合格后报国家外汇管理局备案。在特定情况下,非金融企业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可直接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提出申请。

国家外汇管理局在收到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备案申请材料后,应在15个工作日之内对备案材料予以审核并出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会员资格备案通知书》(以下简称《通知书》)。《通知书》一式四份,一份送交申请人,一份送交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一份送交所在地分局(外汇管理部),一份存档备查。对于不符合条件而不予以备案的,通知书中同时注明原因。

三、申请材料

(一)非金融企业申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会员资格时,须提交以下备案申请材料:

1.申请报告,并在报告中说明申请目的、人员配备和交易系统等情况。

2.上年度经常项目跨境外汇收支和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等有关情况的报告,包括贸易方式、主要贸易产品、主要进出口市场等。

3.上年度外汇收支和结售汇业务情况,包括月度和年度外汇收支情况和结售汇情况。

4.非金融企业(或集团公司)法人或者下属财务公司所在地外汇管理部门对申请前两年外汇管理合规情况的证明。

5.参与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交易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交易操作规程、风险管理规定、业务权限管理规定等。

6.企业集团内部外汇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对无需集中办理集团内部成员资金入市交易的企业集团可不报此材料)。

7.国家外汇管理局或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材料。

(二)非银行金融机构申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会员资格时,须提供以下材料:

1.申请报告,并在报告中说明申请目的、人员和交易系统配备等情况。

2.外汇业务经营资格批准件的复印件。

3.结售汇业务经营资格批准件的复印件。

4.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过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上年度财务报告。

5.参与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交易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交易操作规程、风险管理规定、业务权限管理规定等。

6.国家外汇管理局或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材料。

四、交易管理

(一)取得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会员资格的非金融企业(以下简称非金融企业会员)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即期交易以实需为原则,现行外汇管理法规规定须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以下简称外汇局)批准的交易,应按规定取得批准后方可入市;其他交易可直接入市交易。

(二)取得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会员资格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非银行金融机构会员)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即期交易,现行外汇管理法规规定须经外汇局批准的交易,应按规定取得批准后方可入市;其他交易可直接入市交易。

(三)非金融企业会员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会员在办理内部结售汇业务时,应按相关规定认真审核相关凭证,并通过专用兑换会计科目核算有关业务。所有交易凭证、结售汇核准件和商业单据留存5年备查。

(四)实行集团内部外汇资金集中管理的非金融企业会员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会员在统一办理集团内部结售汇业务时,对内部成员所适用的汇率可自行决定,但必须遵守有关外汇指定银行挂牌汇价的管理规定。

(五)非金融企业会员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会员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交易后,在办理外汇资金清算时可持“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会员结算清单”到银行办理境内外汇划转手续。

(六)非金融企业会员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会员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交易除遵守本实施细则规定外,还应遵守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其他有关规定。

五、统计信息报送

(一)非金融企业会员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会员应将其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交易的原始结汇和售汇数据,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做好银行结售汇统计报表修改准备工作的通知》(汇发[2005]71号)等结售汇统计规定,区分交易的具体结汇和售汇性质,按旬和月报送至其在境内的资金清算银行(以下简称清算行),由清算行将其交易数据纳入本行的结售汇统计报表,并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银行结售汇统计规定报送。非金融企业会员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会员应与其清算行就报送交易数据的时间和方式进行协商,确保清算行完整、准确、及时地履行结售汇统计义务。清算行在统计结售汇综合头寸时,非金融企业会员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会员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的交易数据不计入清算行结售汇综合头寸日报表的“当日对客户结售汇”栏内的“结汇”和“售汇”项。

(二)非金融企业会员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会员应于每季后1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分局(外汇管理部)报送季度跨境外汇收入、跨境外汇支出、在银行柜台办理结汇和购汇、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结汇和购汇等情况。年后4个月内向所在地分局(外汇管理部)报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过的上年度财务报告。

六、罚则

(一)非金融企业会员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会员有违反本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的,由国家外汇管理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取消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会员资格。

(二)非金融企业会员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会员违反本实施细则第五条第(一)项规定,3个月内累计出现4次以上(含4次)未按规定及时报送报表或报送数据错误的,由国家外汇管理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暂停或取消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会员资格;非金融企业会员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会员违反本实施细则第五条第(二)项规定,一年内累计出现2次以上(含2次)未按规定及时报送报表或报送数据错误的,由国家外汇管理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暂停或取消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会员资格。

(三)非金融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违反本实施细则其他规定,重复结售汇或使用虚假商业单据和凭证办理结售汇的,由国家外汇管理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条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暂停或取消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会员资格。

七、其他

本实施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